引讀-------
中國的園林苗木產業在經歷2008到2014年“狂奔式”增長后,出現了當下非常嚴重的結構性過剩和短缺問題。大規格綠化苗木長期短缺,需求旺盛而價格頗高;中小規格苗木量多,需求量不穩定而價格低。
長景園林預測未來3-5年間,全國小部分選對品種選對路、苗木質量好,且市場嗅覺靈敏的標準化苗圃企業將脫穎而出,成為以后的高利潤苗木企業,同時很大一部分定位不明確、粗放經營的苗圃仍然是掙扎在價格高低的低利潤水平線上,繼續作為與客戶拉鋸商討苗價的低利潤低質量散戶,而后10年這些低利潤的企業將被市場逐漸淘汰消失,苗木市場發展將逐步趨于理性和平穩,這種狀態將逐漸成為業界“新常態”。
面對“新常態”,苗圃經營者要有新思路。
新思路之一:種植新品種,不如用新理念經營
高利潤、低質量、靠炒作、靠海量廣告、忽悠發展新品種從而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。2014年以前靠引進、選育新品種育苗進行推售,就能迅速見效甚至賺取巨額錢財,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案例很多比如紅火箭紅火球紫薇,紫葉櫻花,美國紅楓,美國紫薇等等。廣大苗木生產企業廣大種植戶在經過了風風雨雨和海量信息后,已經變的理智與成熟,忽悠的天花亂墜也不會盲目跟風了。“新品種未必是好品種,未必賺錢未必賣的出去”這在大家心中已形成共識,種了賣不掉啊。因為目前或是以后的綠化工程,使用綠化苗木仍然會以鄉土樹種為主,對新樹種苗木的使用會非常慎重,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適應,也許是10年或者20年。
在新常態下投資苗圃,規劃上要有新舉措。園林苗木產業已經不是以前簡單的“小兒科”,更不是急功近利的“暴利”行業,“門檻”已經開始提高,如果您有意投資苗圃,一定要樹立長遠的發展觀,做長線投資,注重長期收益,有償咨詢服務可以聯系我們。眼下那些不看市場、不懂技術、不會管理,有錢就盲目進入的外行大老板們,必將損失慘重,而被淘汰出局。
新常態下的苗圃,在經營上也要有新的理念。經營者要有責任意識,在給客戶提供優綠化苗木的更要設身處地為客戶們著想,幫助他們解除栽植中的風險,不僅要讓客戶在調苗時滿意,也要讓他們在使用上放心,栽植苗木成活率的高低,永遠比規格大小重要。只有客戶賺到錢,生產企業才能做長遠,才能有不斷的路走。
回頭客是用質量和誠信賺回的,而不是用低價格競爭來的。沒有誠信的苗木企業走不遠,一次有意無意地失信,將會慢慢傳遍行業,不知不覺將會得到報應。因此園林苗木企業要在業界樹立良好的口碑,為苗圃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。4種室內植物強力空氣凈化吸收PM2.5
將來成功的苗圃經營者更要具有寬廣的胸懷,當采購商求購10公分的欒樹時,如果自己沒有貨,而鄰居苗圃有貨,就要把客戶介紹給鄰居。遠親不如近鄰,同行非冤家,這樣你來我往,相互之間介紹生意,人脈才能越來越好,路子才能越走越寬,財富才越多。
供貨信息要明碼標價。多少年來,我們一直在吶喊,“去南方學理念,上北方找市場”。在鋪天蓋地的苗木信息中,不知道大家是否覺察到了南、北方的信息不同,南方的苗木供應信息都標有價格,而北方的苗木供應信息都沒有價格。新常態下的苗圃需要轉型,轉型期的苗木市場必定由“成本決定售價”的傳統觀念,轉換成“售價決定成本”的新意識。苗圃經營者要樹立成本意識,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,通過科學規劃、精細管理,有效降低成本,在苗木平穩發展的常態下,只有較低的成本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決定性地位。
新思路之二:培育合格苗木,錯時生產、批量生產,合作發展
未來的成功者要樹立精品苗木的培育意識,精品苗就是當前市場需要的一級苗和二級苗,在育苗的初期就要淘汰樹形彎曲、偏冠、破皮、有病蟲害的垃圾苗。在把苗木質量放在首位的也要選擇差異化種植方式,即錯開時間上市銷售,不要與大家一起上,不跟風;形成一定產量,達到同一品種、同一規格的批量生產,做到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,人少我多”,以優爭先,以量取勝,堅決不做低價攪局者,低利潤不長久,沒有利潤的支持,哪有前進的動力。
那么問題來了,想法可能大家都認同你,但是那要金錢來支持,比如資金實力有限的幾百畝幾十畝的中小苗圃如何做?可以組織幾家或數家苗圃合作聯營,實行“三統一”,即統一種植規劃、統一苗圃管理方式、統一苗木營銷定價。舉例,相鄰的甲乙丙丁四家苗圃合作,統一種植、共同規劃、培育出的櫻花樹,這四家苗圃都有12公分的櫻花,每家的量雖然少,但四家苗圃合起來的量就能滿足一個工程的需求。這就是在新常態下抱團取暖、合作發展的路子。
新思路之三:關注市場動態,調整經營思路
前幾年,綠化苗木的市場需求非常大,各地苗圃供應的數量長期滿足不了需求,各家苗圃種植的苗木小一點、大一點、早一點、晚一點,哪怕質量差一點,價格降一點都能賣得出去。而現在不同了,全國各地育苗的太多了,生產渠道寬了,需求量又少了,需求的范圍廣了。苗圃經營者要關注市場動態和發展,根據市場變動隨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發展方向,否則,生產的苗木連本錢也收不回來。夏天即將來臨,在苗圃經營的淡季,大家要走出去,一起交流種植經驗、考察市場動態、培養感情人脈,一起抱團取暖做生意。